一批白人民族主義者聚集在夏洛茨維爾市的城市公園,原本計劃進行一次抗議集會。但最終,集會演變成暴亂,混亂的定點,是一位20歲的青年驅車沖進圍觀人群,導致一位32歲女性被撞死。
這些集會者喊著“白人至上主義”的口號,舉著火把攻擊那些反對他們集會的人,而驅車實施恐怖行為的,更被描述成納粹支持者,他們的行為震驚了全美。
向總統開炮
很多運動員都在網上公開批判了這些極端分子,林書豪表示:“這件事真讓我感到惡心,我們究竟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而在一片呼吁民眾“清醒”,反對種族歧視的聲音中,勒布朗-詹姆斯的態度尤為突出。
詹皇在推特上寫道:“夏洛茨維爾事件真令人悲傷,這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方向?他可是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呢。”
這里的“他”,指的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勒布朗這條針對特朗普的推特得到了超過20萬網友的點贊。隨后他又寫道:“我們的下一代應該得到更好的環境!”
這些白人至上主義者、新納粹分子和3K黨所引發的,是美國社會又一輪關于種族歧視的討論。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可以說是背負在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枷鎖,無法擺脫和逃避。
那為什么勒布朗會把矛頭指向總統?在這些集會者里,很多專門穿了向特朗普致敬的服裝,戴著他打高爾夫時經常戴的一頂紅帽子。后來,勒布朗在邁阿密派對的時候,特意戴上了一頂寫著“向偉大奮斗”的紅帽子,也被指為諷刺特朗普。
自從去年美國大選結束之后,勒布朗就不止一次把批評的矛頭瞄準新總統特朗普。在希拉里敗選當晚,他就在網上發了很長一段話,鼓勵民眾“繼續斗爭”,讓大家克服種族、性別、民族、宗教信仰上的矛盾團結起來。
在各種場合他也不忘擠兌特朗普,比如拒絕再入住特朗普酒店,或者是在談到全明星有人亂投票時,他就說:“總會有亂投票的人,拜托,我們的總統可是特朗普。”
一次大選,可以說把美國社會里種族矛盾的傷疤徹底撕開,露出了血淋淋的創口。而勒布朗,可以說是站在抗爭風口浪尖的人物,反對特朗普,反對種族主義,反對保護主義。即便夏洛茨維爾的集會跟特朗普并無關系,但在他眼中,特朗普依然要為此負責,因為他正是此類右翼團體的象征符號。
一個遺憾的巧合,就是驅車撞人的殺手跟勒布朗竟然是同鄉,來自保守州俄亥俄。一邊是白人至上,一邊是黑人平權,他們可以說代表了美國民眾水火不容的兩端,而且這矛盾根深蒂固,讓身處其斗爭漩渦中的所有人感到絕望和壓抑。
雖然美國倡導言論自由,但勒布朗也為自己的態度付出了代價。在總決賽期間,他在洛杉磯的豪宅外墻就被極端分子噴上了“黑鬼”的字樣,這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威脅。勒布朗的抗爭為什么引來了這樣的后果?他的話如果真的警醒了世人,為何類似的極端事件還是層出不窮?
種族和道德
種族問題早已經滲透進美國社會的各個角落,任何人都不能獨善其身。在美國體育界,OJ-辛普森這個名字已經被唾棄了超過20年。這位運動天賦出眾的橄欖球明星在NFL退役之后開始了演員生涯,作為好萊塢并不多見的黑人運動員,他還得到了很多演出機會,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制作公司。
就當他主演的電視劇《蛙人》準備在NBC電視臺播映的1994年,辛普森以謀殺前妻妮可及其朋友雷諾德-古德曼的罪名被逮捕起訴。辛普森請來了有“夢之隊”之稱的律師團隊,對抗洛杉磯的地區檢察官。
本來,一些證據都對辛普森很不利,他跟妮可在1992年離婚,次年妮可還因為被他家暴而向警察求助。在犯罪現場,妮可的頭部和頸部都被刺了多次,手法殘忍,接近斬首,而她手上也有防御過的傷痕。
當警察進入辛普森的房子,發現后院的白色跑車上還散落著血跡,后來還找到了帶血的手套,跟罪案現場遺落的一只相符,經過DNA檢測,手套上的血來自兩位死者。根據這些采證,警局對辛普森發出了逮捕令。而在等待被逮捕的期間,辛普森坐在自己的臥室,淡定地請來自己的好友警官羅恩-希普聊天,并開玩笑稱:“說真的,我做過殺了她的夢。”
這件大案吸引了超過1000位記者圍堵在警察局報道,而他的律師團隊也在第一時間發出不認罪聲明。罪案發生時,正好是NBA打總決賽的時候,但所有媒體都在跟進案件,導致火箭跟尼克斯的G5只能在電視畫面的一個角落小框里進行直播。
媒體對于此事的放大,也引來了極大的社會反響,辛普森作為“成功黑人”的代表,甚至得到了很多黑人的支持。在他被逮捕坐進警車的時候,圍觀的黑人甚至為他歡呼加油,而他當時卻說:“這群黑鬼在布倫特伍德(洛杉磯富人區)干啥?”
這一反差簡直就是對美國種族問題的最佳諷刺。黑人以為要團結互助,但沒想到辛普森“外黑內白”,根本不把自己當黑人。他身家雄厚,但從來不做慈善幫助黑人,也遠離了人權運動;他聘請語言專家改掉了黑人口音;他只對白人女性感興趣,被殺的前妻也是金發碧眼。
而在審判辛普森的過程中,種族也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處處都制造了爭議。
警方的失誤取證,控方證人被扣上了“種族滅絕者”的大帽子(這里說的是名叫馬克-福爾曼的警官,他被揭發曾多次發表種族主義言論,惹惱了黑人群體,而且在最后的總結陳詞中,辛普森的律師直接拿福爾曼與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的希特勒做對比,引發極大的爭議,但卻對陪審團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引發了種族意義上的共鳴。),一切的一切,都讓黑人為主的陪審團懷疑控方的一切論點,最終宣判辛普森無罪。
因為辛普森的是黑人,審判的敏感程度到了風聲鶴唳的地步。《時代》周刊在刊登辛普森被收監的封面時,因為照片色調比原圖要深,都被扣上了“種族歧視”的帽子,被批評為故意抹黑辛普森,讓他看起來更加危險。結果《時代》公開道歉,全美新聞媒體也都出臺規定,禁止再這樣修改“敏感”圖片。
諷刺的是,一個曾經想盡力“洗白”自己的人,最終還是因為自己的膚色,再加上當時黑人民權運動的時代背景,而成功讓自己洗脫罪名。案子結束后,辛普森的律師還公開表示,他們打的就是種族牌,而且從牌底打到了牌面。在這之前,辛普森的團隊一直對此予以否認。
視角再換到如今。當法國的《查理周刊》刊登了調侃穆斯林的漫畫,也釀成了一番血案,少數民族自認處于被壓迫狀態,被觸動敏感神經的后果確實可怕。但當特朗普當選總統,全世界的媒體花樣百出,在封面、頭版上竭盡所能的丑化他(和他所代表的“紅脖子”),以為這樣是在倡導自由平等博愛,或許特朗普除了罵人之外不能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反擊,但真正的白人主義者和3K黨會怎么看?
中立是罪
“最煎熬的煉獄,就是要留給那些在道德危機時保持中立的人。”——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種族矛盾最嚴重的時候,辛普森正在享受做南加大的橄欖球明星。曾經的南加大是精英白人的聚集地,辛普森也因此“與世隔絕”,不關注也不參加象牙塔外的黑人平權運動。
在穆罕默德-阿里、比爾-拉塞爾、盧-阿爾辛多(賈巴爾曾用名)放棄了做明星的很多利益好處,成為馬丁-路德-金戰友的時候,辛普森依然保持著中立。無獨有偶,在他們之后的黑人運動員,面對種族問題的“大是大非”如果不夠敏感,甚至保持中立,就是一種罪過。
1992年,洛杉磯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種族暴亂,又加劇了社會矛盾。當時,邁克爾-喬丹正在專注于總決賽,同時還要準備參加奧運會,但在G1他砍下39分后,隊友克雷格-霍吉斯在媒體面前公開“審判”了他。
“在洛杉磯事件后,別人來問邁克爾對此有什么意見,結果他說自己沒太關注發生了什么。我理解他要關心比賽,但他真的在逃避,我們不能再逃避了。”
當時喬丹是美國體育界最大的明星,他在種族問題上保持沉默,成為了他生涯的污點之一。在這樣的大環境,人人都要選擇一個政治立場,獨善其身也是罪過,何況,喬丹說過“共和黨也會買球鞋”,更是惹怒了一眾自由派人士。
但時移勢易,喬丹不再是球員,已經有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建立了品牌文化。去年,他通過Undefeated網站為黑人平權發聲,稱:“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但喬丹也跟勒布朗不同,他沒有譴責什么領袖,而是慷慨解囊,為警察機構的民警關系部門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各捐款100萬美元。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這堪稱是典型的“美國噩夢”,但喬丹依然選擇兩邊一起幫,而這一回,沒人再譴責他什么了。
同樣的,跟喬丹一樣全身心專注于籃球的科比也對美國政治保持著距離。他從小在意大利長大,打心底里并不喜歡美國人愛玩的那一套,在年輕的時候甚至表露過想在意大利娶妻生子,讓孩子遠離美國的態度。
而科比也沒有被美國黑人群體所接受,他更是“頂風作案”,發言稱維護某個人不應該以膚色為轉移,而是應該就事論事。如果黑人為了支持黑人而不分是非,情況不是會更糟嗎?但可惜,科比的邏輯并不被黑人接納,而是在網上被民眾痛罵了一番。今年,喬丹被評選為最偉大的黑人運動員,而科比都沒能上榜。
在去年大選期間,科比也不愿對媒體表態說自己支持誰,當然,他現在還會專門發推為前總統奧巴馬慶生,立場肯定是鮮明的。只不過,如果他去年真的是兩個候選人都不支持,在當時的形勢下說出來,想必又會被“批斗”一番。
極端引發極端
中立永遠是一條難走的獨木橋,而站隊抱團總能帶給人安全感和更多勇氣。有時候,這種勇氣會激發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但有時候,這種勇氣也會讓人變成暴徒,去破壞汽車,打砸超市,釀成血案。
仇恨引發仇恨,它永遠都是盲目的,正如在夏洛茨維爾事件中,被白人撞死的還是白人,而那些被打砸的,不也是一國之民。
帶頭組織白人集會的杰森-凱斯勒在夏洛茨維爾暴亂發生后接受采訪,還被圍觀群眾毆打,打他的人說:“仇恨言論并不受言論自由的保護!”這簡直是對法國大革命那六字真言(還是自由平等博愛)的諷刺。
有些社會過于麻木,但有些社會也過于敏感。其實在NBA,也有一些反政治正確的例子,并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公開對著媒體表達政治傾向,符合六字真言是必要的,其實,這更像是一種“免罪符”,你說了就安全了。
特朗普上臺后,NBA球員接二連三表達自己的反對,伊戈達拉就非常反感社會呼吁體育巨星在政治問題上站隊的做法:“我相信不是所有運動員都有這個義務,他們是公眾人物,不一定非要發表政治觀點。為什么他(庫里)一定要發表觀點呢?不管他說什么肯定都會被罵,這是雙輸的結果。”
勒布朗從小是典型的貧困黑人,他見到的都是社會的陰暗面,想不敏感都難。當菲爾-杰克遜把勒布朗和他的朋友成為“幫派”的時候,引來了詹皇的出離憤怒,直言禪師歧視自己,“他失去了我的尊重”。而后,他的好友安東尼、說唱天王Jay-Z也都公開力挺勒布朗,禪師在他們眼里,仿佛成了白人刻板成見的代表。
但他們對禪師確實小題大做了。杰克遜從來是一個不在乎政治正確的人,作為當年的嬉皮士代表,禪師曾經就是美國右派鄙視的典型,如今又被勒布朗打為右派,可以說是十分冤枉了。
“我覺得,斗爭永遠都不會停止。”馬丁-路德-金這番話閃耀著抗爭和人性的光輝,但某種程度上,卻也像一個詛咒。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特朗普直接變成了社會的“照妖鏡”,放大了種族的矛盾,很多無辜的人也遭遇了網絡暴力。
昨天的受害者在今天也沒有改變位置,最近一位亞裔女性在紐約地鐵上被白人男子辱罵,并威脅“不滾出美國就殺光華人”,而身邊的乘客也無人阻攔或者說句“公道話”。
當然,勒布朗也是因為房子被噴漆,一下被體育界樹為道德楷模,“微笑刺客”伊塞亞-托馬斯直接說他的地位已經超越了喬丹,難道做一個斗士犧牲,就是身為黑人所具備的最高覺悟?
曾經辛普森稱自己不了解平權運動,但卻在人權斗爭中成為受益者,變成電視明星,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更得到了大筆代言。沒人知道他是不明白,還是太明白。那個成功的橄欖球運動員和大眾明星是否來自他的精心營造?只有他自己的良心清楚了。
本文轉載自網易體育,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美國社會的這套枷鎖 讓科比MJ遭唾棄卻讓LBJ成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