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莫德里奇舉起2018年金球獎。
但C羅、格里茲曼、姆巴佩和梅西也都是過去一年表現優異的巨星。C羅在上賽季歐冠榮獲金靴,格里茲曼與姆巴佩世界杯在手,梅西則加冕俱樂部雙冠。
魔笛封王,其他四人的球迷難免會為偶像不平。
但如果客觀看待過去一年足壇的種種,很多“陰謀論”并不能站住腳。
金球獎本身的評選機制,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爭議的產生。在多年傳統與天然存在的矛盾下,或許金球獎的爭議,根本無法避免。
金球獎給魔笛,真的是一場“陰謀”?
一些人會將金球獎與C羅轉會、性侵疑案等聯系起來,認為這是來自于皇家馬德里的報復,演繹一部復雜的“懸疑劇”;也有人將之歸咎于《法國足球》,認為這是強行終結梅西與C羅的“劇情殺”。2018年的金球獎,是一場徹底的“陰謀”。
但是真的如此么?
金球獎曾與國際足聯的“世界足球先生”合并,卻在短短6年“聯姻”中不止一次出現爭議。因為修改了規則,2010年的三冠王得主暨世界杯亞軍斯內德無緣金球三甲;2013年三冠王得主里貝里同樣無緣金球,而且當年還發生了“延期投票”的鬧劇。
國際足聯的“倒行逆施”,連帶著《法國足球》與“金球獎”的名譽也受到損失。
導致雙方在2016年結束合作,而且《法國足球》還積極揭發國際足聯貪腐案,以示與其劃清界限。
有過這樣的“黑歷史”,《法國足球》斷然不會輕易的干預結果,砸掉“金球獎”這塊招牌。
此外,莫德里奇今年也不僅得到了金球獎一個獎項。
世界杯決賽至今,克羅地亞人已經獲得了世界杯金球獎、歐足聯最佳球員、FIFA最佳球員、IFFHS年度最佳組織核心、《GQ》(著名時尚雜志)年度最佳等。
魔笛效力的皇馬誠然有著巨大影響力,但若說弗洛倫蒂諾與白衣軍能夠“控制”如此多的獎項,顯然不合常理。
而且與深陷性侵疑云的C羅一樣,魔笛同樣受到場外事件的干擾。
世界杯之前,莫德里奇就被指控在前克羅地亞足協副主席馬米奇的貪腐案中作偽證;“足球解密”在年末的新一輪爆料中,同樣涉及到了皇馬10號的稅務丑聞。
特殊的世界杯年,金球也有“傳統”
每一年世界足壇都會誕生很多冠軍,但不同賽事的重要程度顯然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年中,最重要的賽事,必然是俄羅斯之夏的華山論劍。而在過去的世界杯年金球獎評選中,也一直存在這樣的“傳統”。
典型的代表,就是2006年的金球獎得主卡納瓦羅。
“電話門”之后,卡納瓦羅從尤文圖斯轉會到皇家馬德里,但是33歲的意大利隊長在皇馬的表現不如人意,甚至在歐冠中被名不見經傳的里昂前鋒卡魯戲耍。
而那一年的金球獎評選中,同樣有C羅式的競爭者存在。法國前鋒亨利在阿森納正如日中天,巴西巨星羅納爾迪尼奧則帶領巴薩獲得了歐冠與西甲冠軍。
不過最終,世界杯上笑到最后的卡納瓦羅還是獲得了更多評委的青睞。
包括在爭議巨大的2010年,如果沒有修改規則的話,那金球獎就會屬于世界杯上荷蘭隊的中場核心斯內德。
在《法國足球》傳統的記者投票中,國米中場得分遙遙領先,但由于加入了國家隊主帥與隊長投票,記者票被稀釋到了原來的1/3,也造成了斯內德的“冤案”。
如果從這一角度來看,那莫德里奇獲得金球獎完全沒有問題。
雖然沒有贏得最終的冠軍,但莫德里奇作為克羅地亞隊長,將格子軍團從預選賽帶進了世界杯決賽。本人也獲得了三次歐冠單場最佳球員,以及最終的世界杯金球獎。
團隊運動的個人獎 爭議源于天然矛盾
而且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標準進行評價,金球獎都存在這一個天然的“不足”——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莫德里奇、C羅乃至于排名得票倒數第一的洛里,每個人都在增益別人,又受到別人的增益。
但是金球獎又是一個個人獎項,這意味著評委必須要將個人從團隊中剝離。
毫無疑問,金球獎的幾百名評委是全世界對足球理解最透徹的一批人。但是金球獎的設定,也存在著“反足球”的成分。
前阿森納主教練溫格就曾表示,“我反對金球獎,也反對那些類似這樣的獎項,我看到過許多球員,因為過于癡迷追求個人獎項,而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C羅打進一粒進球之前,可能經過皮亞尼奇、博努奇的一系列策動;庫爾圖瓦的一次成功撲救,同樣與拉莫斯、瓦拉內們的卡位與封堵有關。
但是在評選金球獎的過程中,這些由團隊與集體完成的功績勢必會被歸結于一個人,無論怎樣評判,都勢必會有偏頗。
更何況在比較中,還要考慮無數的外部變量。
在今年下半年,莫德里奇所在的皇馬成績明顯弱于C羅所在的尤文圖斯。但如果考慮到尤文陣中博努奇、皮亞尼奇、基耶利尼等均沒有參加世界杯、阿萊格里與洛佩特吉的水平也有明顯差距,可能又會得到另一種結果。
C羅目前已經在尤文圖斯證明了自己,梅西同樣連續在歐冠大殺四方。
在過去的10年中,他們不是第一次在金球獎評選里落敗。這份足球世界的至高榮譽并未與他們絕緣。對于內馬爾、格里茲曼乃至姆巴佩來說,在世界足壇格局變化的大背景下,他們也有機會成為辛運的弄潮兒。
而對于我們球迷來說,享受這些大師的表演,遠比爭吵與猜測來得更有意義。
本文轉載自肆客足球,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傳統與矛盾之下,金球獎的爭議或許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