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唐體育注:
前些年,中超各俱樂部爭相高投入,導致球員、外教的身價和薪酬一路狂飆,留下“金元足球”的深刻印記。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受經營大環境和中超新政的影響,今年各俱樂部普遍過起了“緊日子”,部分俱樂部甚至面臨停運或解散的境地,大牌外援、外教掀起了“告別潮”。職業聯賽迎來了“陣痛期”,但也只有擠泡沫降虛火,中國足球才能重塑健康肌體。
新科中超冠軍、老牌勁旅面臨運營危機
2月28日,在2021賽季中超準入截止之際,新科中超冠軍江蘇(原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突發公告,宣布停止所屬各球隊的運營。盡管此前該俱樂部面臨資金困境的傳聞甚囂塵上,但“停運”公告發出后仍然震驚國內外足壇,畢竟奪冠后就遭遇如此窘境的,放眼全球足壇也相當罕見。該公告中含有期盼洽談合作的字句,但在發布后的10多天時間里,沒看到俱樂部存在任何回旋的跡象,旗下的球員反而紛紛轉投新主,解散似乎不可避免。
無獨有偶,位于天津的老牌勁旅津門虎(原天津泰達),同樣遭遇了運營危機,俱樂部在2月28日這天未能按規定上交工資獎金確認表,球隊能否獲得本賽季中超準入資格,打了大大的疑問。俱樂部瀕臨解散的傳聞同樣滿天飛,其管理層對此一直保持緘默,既不反駁也不附和,態度耐人尋味,旗下球員不時曝出轉會傳聞,情況不容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兩家俱樂部均遲遲沒有公開表態,在聯賽準入資格認定最后一刻才被動回應,打了中國足協一個措手不及,新賽季的資格審核工作不得不延后。一旦江蘇隊和津門虎隊不能獲得聯賽準入資格,按照遞補規則,去年降級的滄州雄獅隊(原石家莊永昌)和中甲亞軍浙江隊(原浙江能源綠城)將遞補進入中超。據了解,中國足協和職業聯盟籌備組已與后兩家俱樂部打了招呼,讓他們隨時做好遞補的準備。
大牌外援、外教掀“告別潮”,國內轉會窗延期
鑒于不少俱樂部面臨解散或退出危機,中國足協在冬窗分設國際和國內兩個不同檔期,其中國際轉會窗已在2月27日關閉。中超、中甲國內轉會窗關閉時間由原計劃的2月26日延至3月26日,主要是出于盤活國內轉會市場,為更多球員創造再就業的機會考慮。另外還規定,中超每家俱樂部在兩段轉會窗開啟期間,最多可以轉入無年齡限制的國內球員8人,比往季的5人多3人,中甲、中乙每家俱樂部轉入國內球員則不受名額限制。
各俱樂部在國際窗的外援引入方面,可以用一片蕭條來形容。據統計,僅有8支中超球隊從海外市場引入11名左右的外援,并且非常注重性價比,球員身價普遍不高,引援的花銷大幅下降,創下近十年最低紀錄。上賽季中超前三名江蘇隊、廣州隊(原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均沒有引入任何外援,江蘇隊外援目前基本已全部解約或離隊,廣州隊則執行“只出不進”的政策,這在中超史上是空前的。
那些曾經活躍中超賽場的的大牌外援和外教,掀起了一波“告別潮”。球員方面,上海海港(原上海上港)的胡爾克,上海申花的沙拉維和伊哈洛,山東泰山(原山東魯能)的佩萊,大連人的龍東、哈姆西克等球員已確定離開。主教練方面,上海海港的佩雷拉、北京國安的熱內西奧、大連人的貝尼特斯、江蘇隊的奧拉羅尤等也相繼離去。這與前些年大牌外援外教扎堆來投的景象大相徑庭。
擠掉“金元”泡沫,重塑足球健康肌體
中超俱樂部過起“緊日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運營一直嚴重依賴于投資商“輸血”,自身“造血”能力相當有限,多年的“燒錢”行為讓俱樂部背上沉重的財務包袱,早已不堪重負。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不少投資商自身也面臨資金困境,對俱樂部只能減少投入甚至撤資。上賽季,三級(中超、中甲和中乙)職業聯賽有16家俱樂部因財務困難解散退出,其中包括中超天海、中甲遼足等傳統勁旅,給中國足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去年12月舉行的2020中國足協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痛批“金元足球”,認為其侵蝕了健康足球的軀體。中國足協本賽季下了很大的決心,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嚴格制定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著力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規范職業足球理性投資,促進職業俱樂部及聯賽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三級職業聯賽俱樂部本應于1月29日前遞交工資獎金確認表,但截止期過后,多支球隊仍遲遲無法提交相關表格,背后皆因俱樂部缺錢“欠薪”。這也再一次說明,“金元”虛火已到了難以為繼,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治理雖帶來短期陣痛,聯賽的觀賞性也受到一定影響,但這種代價與生死存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中國足球,終究要回到尊重足球規律、尊重市場規律,久久為功、堅持發展青訓的路子上。相信在潮水逐漸消退后,中國足球能擁有一片潔凈的海灘。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擠泡沫降虛火 職業俱樂部過起“緊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