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皮劃艇、公路自行車賽……現如今,越來越多體育賽事在大江南北火熱開展。從“一票難求”到持續火爆,從“家門口看比賽”到“跟著賽事去旅行”,各項體育賽事的舉辦,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
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怎樣添彩城鄉發展?賽事活動帶來的“流量”如何轉換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量”?本期特邀請賽事活動主辦方代表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體育賽事如何為城鄉發展增光添彩。
賽事為媒 領略大美青海
講述人:青海省體育局一級調研員 宋愛軍
每年六七月,在青海最美的季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下簡稱“環湖賽”)都會如約而至。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自行車品牌賽事之一,環湖賽已成功舉辦22屆。
遙想2002年第一屆環湖賽舉辦時,青海的旅游收入還不足10億元,來青海旅游也僅有100多萬人次。而2023年,青海省接待游客4476.3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30.64億元。在環湖賽的帶動下,環海南島、環太湖、環崇明島等一系列“環”字頭自行車賽事應運而生。
對參賽車手而言,參加環湖賽的體驗一定是獨特的,高海拔、長距離、多爬坡……借助轉動的金色車輪,環湖賽將碧波蕩漾的青海湖、一望無際的綠草碧海、百里綿延的油菜花海等高原美景串聯起來。一位參賽運動員曾向我感慨,比賽路上,他一次次被青海的絕美風光震撼,草原、森林、雪山、沙漠、湖泊,“十里不同景”!
對當地群眾來說,環湖賽這個家門口的亞洲頂級賽事格外親切。每一屆環湖賽舉辦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沿途各族群眾發自內心的笑臉,他們早早地就等候在路邊,身著節日的盛裝、手捧潔白的哈達,迎接車隊的到來,還有不少牧民群眾騎著駿馬在公路旁的草場上馳騁,用自己的方式為參賽運動員加油助威。
環湖賽給當地群眾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環湖賽所到之處,道路條件、城鎮建設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每一個賽段的承辦市縣,都會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下足功夫,盡最大努力展現城鎮的最好面貌。
如今的青海,早已是國內外騎行愛好者心中的“騎行勝地”。我曾在火車上偶遇一支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業余騎行團隊,他們每年都要來青海騎行、挑戰自我。環青海湖騎行一圈360公里,成了游客領略青海湖風光的新方式。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來青海湖騎行的游客已超過10萬人次,自行車運動與旅游、休閑、商業等領域融合發展,不斷推動著青海省文化產業和消費轉型升級。
從“人民的節日”到“青海的金名片”,環湖賽讓遙遠的地方不再遙遠,讓青海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步伐更加堅實。環湖賽對青海的意義和價值已遠遠超出了體育賽事本身,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將環湖賽一屆一屆地辦下去,讓更多人愛上騎行、愛上大美青海。
敞開大門 展現城市獨特魅力
講述人:陜西省西安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 石煒
4月21日,2024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總決賽在西安奧體中心游泳跳水館落下帷幕。世界泳聯以《是什么讓西安成為驚艷的跳水世界杯總決賽東道主》為題在官網發文“點贊”,文章用“驚艷”一詞高度評價西安在組織此次比賽中的表現。
這段時間,西安舉辦了一系列重磅賽事。我切身體會到高水平體育賽事對彰顯城市精神、弘揚優秀文化、提升城市美譽度、賦能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跳水世界杯比賽中,結合賽事結點,我們策劃了具有“天下第一禮”之稱的仿古迎賓入城儀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各國朋友走進古都歷史,感受西安人文。在每個競賽單元,我們在賽前策劃了具有西安特色的燈光秀、《和鳴》鼓舞等文化展示;在運動員入駐酒店安排了西安非遺文化展示互動;在頒獎及接待等禮儀環節融入了漢服、唐妞等西安元素,將西安多元燦爛的歷史文化與體育賽事進行了完美結合,精彩詮釋了古城西安獨特的人文魅力。
這是西安與世界泳聯第二次“牽手”。去年4月,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首站比賽就曾在西安舉行,觀眾熱情高漲。在今年的跳水世界杯開賽前,我們充分挖掘頂級體育賽事自帶流量的特點,加強對票務數據的分析,將備受關注的比賽選手的競賽項目安排在周末黃金時段,門票一經發售便“秒空”。
結合觀賽群眾50歲以下人數占比達到75.5%的特點,我們在場館大廳策劃安排了體育文創及運動產品展銷活動,邀請了16家優秀企業共同參展。短短3天時間,累計展示產品298種,銷量約3.2萬件,吸引約2.7萬人次觀展,促進體育賽事消費。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跳水世界杯賽事前后累計帶動西安住宿和餐飲消費3230萬元和2635萬元,購物和娛樂消費595萬元和425萬元,旅游業和交通業消費935萬元和680萬元,直接拉動西安經濟增長共約8500萬元。頂級體育賽事賦予西安的高流量,讓世界感受到西安創新發展的充沛活力。
體育賽事受眾面廣、帶動性強,是推介城市文化、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們必須敞開大門辦賽,巧妙借助頂級賽事自帶的超高流量,樹立“體育+”發展思維,融合優勢資源聯動辦賽,以體育盛會成就文化大餐、經濟大盤,賦能城市發展。
千帆競發 講好“青島故事”
講述人:山東省青島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帆船運動發展促進部負責人 王勇
屈指算來,我與帆船運動結緣已有42年。從一名普通的帆船運動員到全國帆船冠軍,從擔任北京奧運會帆船項目國家隊教練再到扎根青島帆船運動管理中心,可以說,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是青島帆船運動從起步、發展到繁榮的一個縮影。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青島成為北京奧運會奧帆賽舉辦城市。從此,帆船運動就和青島結下不解之緣。2008年,我擔任北京奧運會英凌級帆船項目的教練,而該項目獲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
當時的青島奧帆賽,首次設立了觀眾大壩、海上頒獎平臺和獎牌輪,創造性地增設了勝利者返航線、帆板障礙滑航線,被世界帆聯稱為“青島模式”。國際帆聯主席約侖·彼得森表示:“青島奧帆賽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屆奧帆賽。”
后奧運時代,青島相繼成功引進和舉辦多項國際高端帆船賽事。特別是克利伯環球帆船賽,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環球航海賽事,青島也是該賽事的首個亞洲賽會城市。在與克利伯環球帆船賽合作的這些年里,青島先后創造了9項“第一”,受到全球航海人的關注。
而在眾多的本土賽事中,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已成為一張“特色名片”,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五屆。今年的活動將于9月份舉辦,將涵蓋帆船賽事、帆船文化、帆船體驗等多個領域。屆時預計有超過百萬市民游客觀看賽事,體驗各項乘風破浪、精彩紛呈的海上運動,推動海洋體育成為青島市民的特色城市生活。
此外,青島也在不斷深化“帆船之都”的影響力,將帆船運動與城市發展緊密融合。2008年奧運會帆船賽所在地——青島奧帆中心已經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景區,“歡迎來航海”周末帆船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帆船愛好者。青島將體育與旅游融合,以賽事聚人,以旅游留人,從而帶動文旅融合發展。
自2006年開始,青島在全市大中小學推出了帆船運動進校園活動。17年來,全市建立帆船特色學校114所,累計培訓青少年4.1萬人,近200人獲得國家一、二級運動員稱號。這一項項成果,讓我對中國帆船運動的未來充滿希望。
帆船運動是青島體育的“流量擔當”,每一次千帆競發的“帆船之約”,都成為青島向世界展示形象、講好故事的生動窗口。以帆船運動為紐帶,青島借力集體育、文化、旅游、商貿于一體的城市綜合節會,拉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2021年,青島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突破700億元,其中,帆船競賽表演業、培訓業、制造業以及海洋休閑、旅游推廣等帆船產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體旅融合 讓怒江走向世界
講述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師忠東
發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是我國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之一。清澈見底的怒江如綠飄帶般在怒江峽谷穿流而過,可達3000米的嶺谷相對高差、曲折蜿蜒的河道,使怒江成為世界上兼具挑戰性、探險性和觀賞性的皮劃艇野水運動水域。這些年,地處我國西南之地的怒江已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的激流皮劃艇愛好者看中。
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1日,我們成功舉辦了2023中國怒江皮劃艇野水國際公開賽,共有來自18個國家的106位專業運動員參賽。各國運動員在短距離賽、長距離賽、極限皮劃艇激流回旋、老虎跳挑戰賽四個賽事中激烈角逐,一場場漂流大賽扣人心弦,其間的9場水上飛人表演更是上演了怒江限定版的“速度與激情”。
高山峽谷之中,怒江水奔流而來。自2016年起,怒江連續7年舉辦皮劃艇野水國際公開賽。我充分感受到,公開賽的關注度、參賽隊伍的專業度越來越高。去年,我們還做了新嘗試,邀請20余位國內皮劃艇愛好者前來挑戰,希望皮劃艇賽事走向更廣泛的人群。
“闊時”為新年之意,傈僳族“闊時”節是怒江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節日。近年來,我們將其升級為“闊時”文化節,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在皮劃艇野水賽事前后,舉辦翼裝飛行表演、自行車賽事等系列活動,形成了具有怒江特色的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呈現了精彩的“水、陸、空”體育視覺盛宴。
現在,體育賽事成為人們了解怒江、愛上怒江的“窗口”。有很多在網上觀看賽事的年輕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本地的酒店、景區人流量隨之增加,當地群眾也由此獲益。有了體育賽事熱度的加持,福貢縣老姆登村迎來“打卡”熱潮,成為人們向往的世外桃源。通過體育賽事,世界看到了怒江世界級高山峽谷勝地雄奇險峻的風貌,我們也提升了舉辦國際賽事的實力。經過多年努力,怒江皮劃艇野水賽事品牌力日趨增強,已具備比肩世界一流的能力,并入選“2022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
如今,置身美麗的怒江峽谷,游客可以自駕騎行、登山徒步、觀看精彩賽事,還能體驗傈僳族民歌等非遺文化。我欣喜地看到,體育文化旅游的融合正讓秘境怒江成為戶外天堂。今年,我們將持續開展高山湖探秘、攀巖、溯溪等更多戶外活動,讓怒江四季皆有文體活動,建設世界級高山峽谷旅游勝地。
本文轉載自光明日報,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體育賽事,激蕩城鄉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