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唐體育:
3月份,中國乒超聯賽在交易平臺掛牌招商,在市場化上又邁出了結實的一步。然而,據最新消息,泰達權健冠名贊助費用僅有1000萬左右,運低于乒超的運營成本。入不敷出的現實凸顯了中國乒乓球市場化的窘境,由此可見,乒超的發展充滿了不小的挑戰。掛牌交易,對乒超的職業化道路來說,僅僅是第一步。
4月26日,2015年蘇州世乒賽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據騰訊記者從乒羽中心內部得到的消息,即將在世乒賽后開幕的乒超聯賽經過“掛牌招商”,終于找到冠名商。然而距離預期的3000萬甚至更高的價格相差甚遠,甚至要面臨“虧本賣冠名”的結果。
乒超贊助費僅1000萬不及 中超 1/10
今年3月18日,2015年中國乒超聯賽招商新聞發布會舉行,乒羽中心主任劉曉農宣布,乒超權益將于3月24日在體育產業資源交易平臺正式掛牌,市場化的結果讓大家拭目以待。
1個月的時間過去,蘇州世乒賽開幕前,記者從乒羽中心內部了解到,目前天津權健集團和乒羽中心的冠名合作已進入到最后階段,只等世乒賽結束后正式簽約。今年中超,該企業冠名天津泰達。
然而權健集團也并非承擔3000萬總代理費用,而是選擇只冠名贊助聯賽名稱、運動員服裝背后廣告。據記者私下了解,贊助費用在1000萬人民幣左右, 距離乒羽中心運營乒超聯賽的3500萬成本相差甚遠。雖然中心內部仍在想辦法吸引更多的贊助商,但收效甚微,盡管避免了去年聯賽冠名“裸奔”,當仍顯得入 不敷出。而相比于中超1年1.5億的冠名費,乒超更是不及中超的1/10。
國乒包攬阻礙乒乓球發展?
“媛姐沒法來看球了,因為實在是買不到票啊。”出現在蘇州世乒賽訓練館的福原愛懊惱的說道,自己昔日的主管教練湯媛媛因為買不到門票,無法到現場給自己助陣。開賽前1周,世乒賽門票就都已基本銷售一空,女單比賽從正賽第一場到決賽票更是一票難求。
據國際乒聯主席維克特介紹,蘇州世乒賽共吸引吸引1026名中外記者報名,16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電視轉播,創造世乒賽歷史新紀錄。比賽期間,央視將進行超過50小時的電視轉播。
“不是說乒乓球沒人看嗎?怎么門票賣得那么好?”一位常年采訪乒乓球項目的記者這樣感慨。隨著近年來國乒接連包攬世界大賽金牌,“國乒壟斷導致乒乓球關注度下降”的言論也甚囂塵上。本次乒超冠名權虧本賣出后,這樣的討論也會如往常一樣接踵而至。
“包攬金牌并不是中國隊的錯,因為他們都付出了艱苦和強大的訓練,才換來了金牌。在競技領域中國隊已經做出努力,派出優秀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前往歐洲、 非洲國家指導那里的球員進步。”國際乒聯現任主席維克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他直言中國隊包攬金牌并不是阻礙乒乓球世界發展和關注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職業化陣痛在所難免
2014年年底,劉鵬在全國體育總局局長會議中發表“中國體育將不再金牌至上”的講話,這也標志著中國體育從傳統的金牌至上向職業體育進行全面過渡。而在推動足球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據業內人士估計,下個周期,中超的冠名費或翻3-5倍。
其實像乒超面臨窘境的項目有很多。相比于國乒,中國羽毛球隊并非能在世界羽壇大包大攬,近年來更是連丟湯尤杯冠軍、世錦賽單項冠軍,并非羽壇絕對霸 主。然而2014-2015羽毛球超級聯賽卻也遭遇“裸奔”無贊助商的尷尬,擁有林丹的八一隊更招商欠佳,無力支付林丹的工資,也讓羽超賽場丟掉最大的明 星和亮點;而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職業聯賽也面臨推廣艱難的窘境。而乒羽、排球還是綜合體育中最先實行職業化的項目,如舉重、體操等傳統金牌項目仍未推行職業 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談“包攬導致乒乓球無人問津”已顯得沒有意義。昔日金牌項目度過職業化陣痛期,這這就要取決于決策層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和商業化思維推動項目的職業化發展。
乒超推廣應找劉國梁支招
其實本次乒超掛牌招商,已經邁出職業化實質性得第一步。相比于以往的協會內部尋找贊助商,本次乒超聯賽招商交給了北交所,希望在更大的平臺上尋找資源 合作。而記者也了解到,這背后也得到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力挺,發布會現場,蔡振華更讓游泳等其他傳統金牌項目中心的負責人旁聽,學習經驗。
既然聯賽職業化,想吸引贊助商和媒體的關注,就先要學會如何包裝自身。
記者采訪時,一位乒羽中心官員告訴記者,本賽季,運動員仍只能為自己的俱樂部代言,運動員個人的肖像權和商業權仍在乒羽中心。不將運動員的肖像和商業 權下放到俱樂部,這就等于俱樂部一年投入上千萬,但卻不能使用旗下的運動員進行相關商業開發,長此以往,見不到“真金白銀”的回報,俱樂部的投入和推廣熱 情也大打折扣。
除了比賽本身的包裝,對于聯賽中運動員的包裝推廣也至關重要。
今年蘇州世乒賽男單抽簽儀式后,現世界排名第一的馬龍和大滿貫張繼科分別位列上下半區,媒體更期盼倆人能在決賽中會師,打出蕩氣回腸的比賽,吸引更多人關注。
“乒乓球需要明星效應。張繼科和馬龍是男隊現在公認的最優秀的兩個運動員,他們的對戰不僅能吸引到很多的球迷,還關系到乒乓球今后的發展趨勢。如果他 倆能夠最終會師,我希望他們兩個打比賽時,就像皇馬對巴薩一樣引人關注。”每次說到“科龍大戰”,劉國梁都顯得格外投入。運動員時期,劉國梁與孔令輝的 “雙子星”組合是那個時代受追捧的偶像,作為如今的國乒總教練,劉國梁深知“造星”與“品牌打造”對于一個項目的重要性。所以上任國乒男隊主教練后,他一 手打造“直通賽”“直橫大戰”等品牌賽事。
而在波爾向中國隊伸出“橄欖枝”,希望與馬龍配對出戰世乒賽男雙后,中國隊犧牲奧運戰略同意馬龍與波爾配對,劉國梁正是希望利用兩人的知名度,通過本次世乒賽,擴大乒乓球項目的影響力。在造星和商業推廣上,乒超俱樂部也應多向劉國梁“取經”。
文章原標題:乒超贊助費僅1000萬尚不及中超1/10 或虧本賣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