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里約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幾乎所有品牌都吹響了奧運營銷的號角。
上周二,國家游泳隊運動員孫楊在微博中表示“有一些話不得不說,5月5日晚上,請給我1分鐘時間”,并預告在兩天后將通過央視發布一些“重大消息”。正當網上紛紛猜測孫楊要宣布什么重大消息時,周四晚,當人們按照孫楊微博里約定的時間打開電視機,發現不得不說的話是一條贊助商廣告。
事發:懸念微博,玩壞粉絲的愛
持續了3天的猜測,最終以一支廣告收尾,讓擔心孫楊的人猶如坐了一次過山車。在大家慶幸沒有什么不好的大事發生之余,卻也引發了陣陣吐槽。國外知名游泳網站Vortex認為孫楊的這次公關噱頭就像奧斯卡秀,并對孫楊在本屆奧運上的前景表示不樂觀。國內的澎湃新聞也表示,在備戰里約的關鍵時刻,有傷在身的孫楊選擇如此“嚴肅”的方式預告廣告,實在有些欠妥。
對于偶像的這一舉動,大部分粉絲在經歷了一番提心吊膽之后,顯得格外寬容。不少粉絲在孫楊和該企業的微博上留言,稱感受到孫楊的正能量,并希望他在里約取得好成績。但也有網友在微博上發聲,質疑在奧運前采取這種方式進行營銷并不妥當。
《西安晚報》援引網友的評論,認為發微博的行為或許并不是孫楊本人的意思,而是其團隊所為。“團隊可能覺得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實際上恰恰相反,真不知道孫楊團隊中都是些什么人,想出來的手段如此低級,孫楊過去的各種風波,其團隊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大家知道這僅是一次營銷活動后,對于品牌本身的關注降低不少,而是更多地聚焦在孫楊的這次營銷方式是否合適上。
視角:運動員的進步與商家的盲目
對于這一次營銷事件,業界和學界的專家們認為,在與公眾溝通方面,國內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 O張慶在接受南都采訪時表示,“對孫楊來說,這一次能夠主動與媒體溝通,無論是出于何種動機和目的,作為一名運動員能夠愿意主動釋放一些信息,本身就值得肯定。”但他也指出孫楊的團隊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顯得不夠專業。張慶認為目前國內的職業運動員與公眾溝通方面,與國外運動明星的管理團隊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而對于策劃這次營銷事件的企業,中國品牌營銷學會理事、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段淳林則表示,隨著中國承辦國際賽事的頻率不斷增加,各大品牌商已經能夠準確判斷營銷時機,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會流露出一些急功近利,“如果企業僅僅是希望制造一個話題,從結果看無疑達到了目的。”她指出,中國的企業要有國際化視野和胸懷,創新不能只做噱頭。
不當營銷會損害運動員個人品牌
在本次事件中,品牌商僅僅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缺乏對孫楊個人公眾形象的研判,結果再一次將孫楊推到了風口浪尖。
張慶曾預測孫楊將會成為繼姚明、劉翔、李娜后,最具個人商業價值的中國運動員。但近年來孫楊不斷出現負面新聞,也影響到他個人的商業價值提升。張慶認為,并不是所有運動員都有成為超級明星的機會。孫楊具備了成為超級明星的所有條件,卻因為營銷上的一些失誤,錯過了最佳時機,讓他的價值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現在距離里約奧運開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大家的注意力并未過多聚焦在奧運的營銷活動上。競技場之外的個人表現只是錦上添花,對于運動員而言,成績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指標。接下來在里約奧運會中,如果運動員沒有很好的成績,對其日后的商業價值會產生負面影響。段淳林認為,在備戰階段,運動員應盡量低調。在這一階段參與營銷時,要著重評估創意水平和執行團隊能力。
而要做到這些,需要團隊對運動員個人品牌進行有意識的系統性規劃與管理。“運動員在成績穩定階段,一般會選擇將自己的影響力延伸到公益領域,姚明和李娜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孫楊在這個領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張慶認為孫楊的團隊應從品牌角度而非個人角度開發其商業價值,并做出規劃。
建議:奧運營銷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于品牌和運動員而言,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和舞臺。段淳林建議在進行體育賽事營銷過程中,“無論企業還是運動員都應站在更高的角度,從國家利益、國家形象和國家戰略層面出發,從大格局入手,與用戶進行情感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觸動消費者,而不是停留在單純做廣告的層面。
同時,企業在營銷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奧運營銷本質上是深度傳播,貫穿于奧運賽事的前中后每一個階段。如果一開始的營銷立意不高,后續傳播就有可能被消費者所拋棄,因此企業需要抓住自身的定位與奧運的匹配度。對于大多數中國品牌而言,知名度已經不是主要問題,而是要找一個角度觸發消費者的關注。”段淳林說。
對于大多數國內運動員而言,從小在半封閉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在處理商業事務上普遍缺乏經驗。如何在參與營銷過程中,保證自身形象不受損害,考驗著運動員自身的智慧。
在自我努力的同時,還要選擇好商業伙伴。“好的商業伙伴比好的商業機會更為重要,好的商業伙伴會不斷為運動員制造商業機會。”張慶說。
本文轉載自南方都市報,原標題——孫楊“不得不說”引發的爭論 奧運營銷:創新不能只做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