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唐體育注:
在美國夏威夷,每年12月舉辦的馬拉松,都吸引著眾多選手漂洋過海前來參賽觀光。而在中國東南沿海也有這樣一座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那就是福建廈門。
2003年,隨著首屆廈門馬拉松賽一聲發令槍響,廈門邁開了由旅游勝地向休閑體育旅游目的地進發的步子。2018年,廈門市體育產業全年實現總產出410.72億元,增加值154.68億元的成績,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23%。
廈門馬拉松在中國城市馬拉松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開啟了廈門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篇章。隨著世界沙灘排球錦標賽、世界摩托艇錦標賽、海峽兩岸帆船賽等一系列賽事的落地舉辦,如今的廈門,在濱海步道、陽光沙灘、碧海之間到處可見體育愛好者的身影,這座濱海之都正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活力之城。
由“廈馬”開啟體育產業加速跑
廈門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阮敦梁向新華體育介紹,“廈門的體育產業發展經驗可以做如下概括:馬拉松形成賽事市場化運營模式,引領帶動各層級、多元化的其他賽事的舉辦,這些賽事又吸引更多行業資源落地,促進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旅游業等其他行業發展。”
“北有北馬,南有廈馬”。作為享有美譽的中國著名城市馬拉松賽事之一,廈門馬拉松從第一屆開始,就擬定“通過市場化運作籌措辦賽資金”的思路,推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廈門馬拉松在短短五年時間內成為知名的國際賽事品牌。
廈門馬拉松的成功運營,為其他大型賽事市場化運作積累了經驗。近年來,廈門積極培育和引進大型賽事,如國際排聯世界沙排巡回賽、世界杯攀巖賽、世界(半程)鐵人三項賽、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亞洲大滿貫拳王賽、海峽兩岸帆船賽等,取得了良好反響,也直接帶動產業鏈的完善。
“摩托艇、帆船等賽事的舉辦,吸引了游艇帆船制造企業落戶廈門。”阮敦梁介紹。廈門在廈馬同期舉辦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為體育全產業鏈對接和多產業融合提供了平臺。在落地摩托艇、帆船等賽事的同時,廈門也舉辦了中國(廈門)國際帆船游艇展覽會,依托賽事和展會平臺集聚更多的體育產業資源。
目前,廈門是“中國游艇(帆船)產業發展基地”,有瀚盛、唐榮、欣翔、紅龍、飛鵬等多家游艇帆船制造企業。也正是基于廈門在帆船賽事、產業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全球最大規模帆船賽的主辦方——意大利巴科拉納公司有意與廈門合作,當前正洽談研究項目合作的具體事項,巴科拉納帆船賽有望明年在廈門舉辦。
同時,“帆船等比賽的舉辦,又帶動了休閑旅游業的發展。”阮敦梁說。為舉辦鐵人三項、帆船、沙排等賽事,廈門不斷完善健身步道、自行車、山體戶外、帆船游艇碼頭等設施,培養起更多的體育愛好者,促進相應的體育協會、培訓機構應運而生。一方面,市內體育休閑氛圍濃厚,使得體育休閑服務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賽事極大地提升了廈門作為體育休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如今廈門帆船旅游市場的熱度,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
近年來,廈門市體育局不斷加強對體育產業的規劃引導,其中一大思路就是因地制宜,從自身實際出發。
阮敦梁表示,因地制宜首先體現在賽事規劃上。廈門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島路、沙灘、海域等資源,于是有意識地引進或培育路跑、水上、沙排等體育賽事。“這些賽事為區域自然資源賦予了新的體育內涵和產業價值。”
其次,體育休閑產業發展空間也要順應區域特點,均衡布局。廈門由島內兩區與島外四區組成,其中島內是中心區,分布著環島路、觀音山沙灘、五緣灣和香山兩個游艇帆船碼頭,島外的海滄區有濱海馬拉松賽道,集美區有龍舟池、雙龍潭汽車越野場地、杏林灣水上運動基地等,同安區、翔安區共同構成了環東海域浪漫休閑產業帶重大項目。
最后,是推動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廈門聚集著一批頗具實力的知名體育用品企業,如鋼宇、康樂佳、朗美、群鑫、邁動等大型健身器材生產企業,目前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健身器材生產出口基地,據統計,全球每10臺跑步機中就有6臺“廈門造”。同時,安踏、特步、361°、喬丹、匹克、鴻星爾克等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紛紛落戶廈門,形成獨具特色的體育總部經濟。
立足這一實際情況,廈門一方面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實施生產線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廣應用智能技術與裝備。同時,推進體育用品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國企擔綱的“廈門經驗”
除了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在阮敦梁看來,充分調動當地社會力量參與賽事舉辦和產業發展,是廈門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另一大特點。事實上,在廈門各級別體育賽事的運營、管理中,隨處可見廈門國企的身影。
廈門建發集團作為廈門馬拉松冠名贊助商,已經被廣大廈馬跑友所熟知。阮敦梁透露,廈門建發集團近年來在各項體育賽事中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除了作為廈門馬拉松賽冠名贊助商,廈門建發集團還專門成立電競公司,承辦全國電競體育競技大賽。廈門廣電集團運營廈門馬拉松賽16年,并不斷參與更多的賽事組織運作。
除了賽事,廈門體育產業的方方面面中都有著國企的身影。廈門路橋集團,打造了五緣灣帆船游艇港,推動游艇帆船運動發展成市民和游客喜愛的運動項目;廈門特房集團投資體育產業,牽頭成立了廈門羽毛球超級聯賽俱樂部,并連續3年承接攀巖世界杯賽;廈門輕工集團建設了車模航模訓練基地,舉辦了車輛模型世界錦標賽……
國企深耕體育產業,這是廈門體育賽事扎堆,體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的重要原因,已經形成“廈門經驗”。而在國企擔綱體育產業發展背后,體現的是廈門“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辦體育”的思路。
“廈門每年舉辦的30多場大型賽事中,80%以上由社會力量主辦。”阮敦梁表示,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連續15年由廈門市帆船協會舉辦;廈門國際武術大賽連續8年由廈門市武術協會承辦,游泳、門球、籃球、體育舞蹈、壁球、保齡球等協會,都承辦過全國性大賽。
地方體育事業要邁上新的臺階,需要調動起一切可用的資源。廈門體育產業的發展,集聚了當地自然資源、企業資源以及社會各界資源的力量,而體育又能夠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國際形象,反哺企業發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在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中,體育大有可為。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體育,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廈門:立足濱海特色,打造體育產業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