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唐體育注:
中國男足在昨晚進行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的最后一輪比賽中,以2:0完勝卡塔爾隊,進入到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在政策、資本等助力下,足球產業快速發展,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足球產業,全方位開發足球產業鏈。
中國足球重返亞洲足壇頂級舞臺 足改或加速推進
之前第十屆中國足球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在昆明海埂基地召開,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對外界公布。在這個方案中包括11個大項50個小項要求,并提出了中國足球近期中期遠期的目標。
遠期目標提出,中國足球實現全面發展,足球成為群眾普遍參與的體育運動,全社會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職業聯賽組織和競賽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積極申辦國際足聯男足世界杯,國家男足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進入世界強隊行列。
除此之外,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之前介紹了堪稱中國足球乃至中國體育史上里程碑意義的改革進展——“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已在今年2月撤銷,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的“脫鉤”也已基本完成。這標志著中國足協的調整改革進入了“快車道”。
“脫鉤”后,在人員聘用、薪酬體系、外事出訪、財務和市場開發、國字號球隊教練人選等方面,中國足協都已經有了自主權。接下來,2016年的工作,將繼續深化和完善足協體制機制改革,足協的工作量依然龐大,將涉及37項任務、105項工作。
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作量比去年大了,改革的內容越改越多”,但一定會對照“五十條”,不折不扣落實。同時,對于地方足協“脫鉤”的指導政策性文件,也會在近期出臺。
在政策、資本等助力下,足球產業快速發展。分析人士表示,隨著職業聯賽開啟自我良性循環,社會對中國足球關注度提高,從職業賽事到基礎賽事,商業價值有望逐步顯現。隨著中國足球重返亞洲足壇頂級舞臺,足球改革方面也有望加速推進。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企業贊助搭車足球掘金潮
近年來,萬達成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蘇寧集團5.23億收購江蘇舜天、綠地集團1.5億拿下上海申花、上港集團1.67億元接手上海東亞、樂視旗下的樂視體育擁有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的獨家轉播權等。中國足球產業內部資本熱潮洶涌。另外,還有一些企業集團選擇冠名、贊助等手段,也期待分享足球產業的“盛宴”。
據虎撲體育海外事業部總監陳中捷介紹,蘇寧早在收購江蘇舜天之前,就曾有過贊助足球豪門巴薩俱樂部的試水。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蘇寧對于體育產業的重視度急劇攀升,近期即將專門成立名為“蘇寧體育”的產業集團,效法阿里體育、萬達體育等。江蘇舜天僅僅是作為蘇寧全面發力體育業的“敲門磚”,其后續另有較多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
而最新的案例是,1月14日,歐足聯和海信集團在北京共同宣布,海信集團將成為2016年歐洲杯的頂級贊助商,同時也將成為2018年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的全球贊助商。這是歐洲杯設立56年以來首個中國頂級贊助商。
海信集團高管表示:“體育營銷為海信全球市場擴張起到了巨大作用。去年,海信的海外市場品牌費率增長0.21個百分點,同時帶來了40.8%的品牌收入。”
事實上,成為一名足球贊助商的學問頗多,其中可細分為多個等級,第一級即是冠名,其次是球衣的胸前、背后廣告,第三類為場地廣告,最末端的是指定供應商,如酒店、餐飲等。
去年年底,上汽集團繼東風汽車旗下東風日產之后,成為第二家與中超俱樂部合作的上市車企。公司表示,旗下上汽榮威、上汽名爵兩大品牌正式成為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2016年度戰略合作伙伴。雙方的此次合作不同于以往的贊助合作,僅限于在球衣上做硬廣告,雙方還將在品牌宣傳、營銷活動、服務推廣等各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如上港球迷購買上汽的汽車可以享受一定優惠等,對于品牌知名度、汽車銷量等都有望帶來顯著提升。
對于上汽的案例,《首席體育官》主編張玉泰認為上汽更多的是看好上港俱樂部的影響力。該俱樂部在2015年賽季收獲了中超聯賽亞軍,并成功晉級亞冠聯賽,廣告曝光度相應也處于上升態勢。球隊的關注度高,投資方所得到的回報也會更豐厚,尤其在約定賽事中還涵蓋了含金量極高的亞冠聯賽,相信上汽會收益頗豐。
另一贊助商的經典案例當屬中國平安。現在回頭來看,中國平安當初6億元冠名中超的時機極好,從2014年開始一簽4年。在此之后,贊助中超聯賽的品牌紛至沓來,價碼日高。平安集團負責人曾透露,非常希望借中超這個大平臺做好營銷,與目標人群做更好的溝通,吸引更多的球迷成為他們的客戶。
陳中捷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金融保險行業贊助體育賽事或體育俱樂部較為普遍。一方面,保險行業可以通過體育彰顯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積極健康的品牌調性,另一方面,體育賽事的曝光度能夠滿足保險行業的品牌需求。
那么,對于企業而言,究竟是選擇贊助還是收購呢?光大體育文化產業基金總裁、首席合伙人范南坦言,每個“金主”實際情況不一樣,有資金實力的不代表有管理能力,尤其是在足球領域。有足球管理能力的企業當然適合收購,除了資金充裕之外,若本身企業文化較強,領導層有高瞻遠矚的企業家精神、極強的企業管理能力,將對球隊未來發展帶來更為長遠的積極促進作用。
張玉泰指出,各行各業的資本齊齊聚焦足球,皆是源于對中國足球產業的看好。不過,目前各家都處于發展初期,跑馬圈地、站穩腳跟是當務之急,并未達到依靠俱樂部盈利的成熟階段,含金量較高的IP更是需要多年耐心培養。
本文轉載自中國證券網,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