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4年武漢網球公開賽決賽上,湖北籍選手鄭欽文惜敗于上兩屆武網冠軍、白俄羅斯名將薩巴倫卡,但這一成績已是繼李娜之后,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在WTA1000級別賽事中的最佳表現。
2014年,武漢取代日本,成為“超五巡回賽”的一員。相隔十年,武網升為WTA1000級別。武網的落地和進階,成為了湖北乃至中國進軍國際網球事業中的重要一環。
網球在湖北的發展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網球運動便在武漢的教會學校中廣泛開展;20世紀20年代,網球就被列為湖北省聯合運動會的項目。從1960年湖北成立網球隊以來,幾乎每十年便會誕生出一位行業領軍人物。
2024年,湖北進一步提出打響“網球之鄉”品牌的目標,加碼布局網球等體育賽事事業發展,并以承辦賽事、發放消費券、開展培訓等形式激活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湖北體育產業擴容,將“流量”變“增量”。
“網球之鄉”的由來
網球曾被認為是“舶來品”、是一項貴族運動,在19世紀下半葉傳入中國,當時,武漢作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口岸城市,成為第一批接觸網球的城市之一,帶動網球運動在湖北萌芽。
1905年,武漢就在如今的解放公園附近修建了網球場;1933年,全市首次男、女網球比賽舉辦,1959年首屆全運會上,自學成才的嚴大翠代表湖北參賽;1960年湖北省網球隊成立……湖北網球的歷史由此開啟,幾十年來不斷為中國網球輸送新鮮血液,從嚴大翠、余麗橋、馬克勤到潘兵、朱本強、李婷,再到李娜、鄭欽文,網球全運會冠軍、奧運會冠軍、職業大滿貫冠軍等陸續被湖北籍選手摘得。
競技比賽之外,在距離武漢150多公里的湖北京山,網球大眾化、平民化趨勢愈顯。從上世紀80年代建立第一支網球隊開始,京山便把網球作為全民健身項目著力推廣,在1987年初,縣政府拿出2萬元經費支持網球運動的開展。在2008年,京山進一步推動網球運動進課堂、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網球漸漸褪下“貴族運動”的標簽,成為普通人也可以參與的體育運動。
數據顯示,當前,京山標準化網球場已達380片,市民在城區任何地方步行15分鐘內可到達網球場。同時,該市已有網球俱樂部23家,承辦過國際網聯青少年U18巡回賽、中國(京山)綠林網球英雄會、中國(京山)網球節等國內外賽事。
而在鄭欽文的家鄉湖北十堰,網球運動亦十分活躍,2010年也開展起網球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數十年來已建立各大高標準專業網球場,并對市民開放,國際網球U18巡回賽、湖北省青少年網球精英賽等皆設立于此。截至2023年底,十堰共有體育場地1.3653萬個,人均體育場地2.91平方米,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
網球事業在省內各地“多點開花”的“湖北現象”締造,既有球員自身的努力,也有湖北省的參與。
基礎設施建設首當其沖。據統計,截至2023年,湖北共有網球場3360片,是中國擁有網球場數量最多的省份。武漢光谷網球中心、湖北奧體中心、京山文峰網球公園也經過了多輪升級。
為推進網球運動大眾化,在今年4月發布的《湖北省2024年體育民生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中,湖北明確提出將選取省內100家近年來新改擴建的大中型公共體育場館,政府為其發放補貼,鼓勵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
此外,成熟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亦是關鍵,尤其是對青少年網球培訓的大力支持。
2011年法網決賽后,武漢市也逐步形成了從普及、提高到專業的青訓體系和賽事體系。據統計,2015年起,網球被納入武漢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免費培訓項目,培訓人數從2015年的1000人逐年遞增至2023年的2600人,先后共有近1.3萬名青少年接受免費網球技能培訓。同時,湖北還設立專門的湖北省網球學校,學訓并重,培育網球精英。湖北省體育局網球中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黃艷紅曾表示,湖北已基本探索出一個高度職業化、國際化、商業化的網球運動員培養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鄭欽文一路進階的職業生涯中,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也參與助力。2022年,武漢市乒羽網運動管理中心曾與鄭欽文簽訂《鄭欽文培養攀高協議》,由湖北省市體育局聯合為鄭欽文提供“攀高保障”,此后的四年里,武漢市體育局每年給予鄭欽文一定數量的資助,涵蓋團隊的正常運轉、聘請高水平教練員、科研、醫療康復、住宿餐飲等后勤保障。
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
2024年8月,中國網球在奧運賽場的歷史性突破,讓自2014年李娜退役后沉寂多年的中國網球市場再次火熱。大批國人入局網球運動,拉動網球消費。近期接連舉辦的中網、上海大師賽及武網三大國際網球賽事均迎來火爆流量。
作為商業化最成功的球類項目之一,辦賽是網球運動的主要收益,門票、贊助、周邊裝備售賣、媒體轉播權銷售等帶來直接收益。
數據顯示,武網累計入場觀眾超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80%。武網累計票務銷售2500余萬元,雖不及2024年中網總票房的8000萬元,但其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4.88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武網官網發現,武網今年贊助商達到22家,賽事總獎金達322.17萬美元,突破歷史同期新高。同時,東風汽車作為其獨家冠名贊助商,自辦賽以來已連續7年支持比賽。
除賽事門票及贊助收入外,賽事流量的高漲也給各地消費帶來了增量。在武漢,當地政府抓住武網賽事流量,在賽事開幕的當天啟動“2024武漢體育金秋消費季系列活動”,不僅發放1000萬元體育消費券,還打造武網重點配套活動——“武網嘉年華”,打造覆蓋“食、游、購、展、演”的多元化消費場景,共開展近40場演出與活動。
一場網球比賽,如何吸引觀眾,帶來高流量?關鍵在于有頂尖球員的參賽。事實上,多類國際網球賽事都會強制要求世界排名靠前的選手參賽,以保證票房。例如2024年的中網,根據WTA相關規定,世界排名前75位的選手要強制參賽。
具體到中國舉辦的網球賽事中,本土明星運動員主場效應在吸引觀眾購票中發揮巨大作用。如2011年李娜奪得法網冠軍后,凡是有她出戰的本土賽事,基本上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又如今年的中網和武網,很多人都是奔著鄭欽文而來,據中網官方統計,鄭欽文參與的夜場比賽觀眾上座率高達95%,而在武網現場,凡是有鄭欽文參與的場次,門票基本售罄。
辦賽之外,“冠軍效應”也拉動湖北網球培訓銷售提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美團平臺搜索發現,武漢網球各類課程很多,零基礎體驗課最受歡迎,多家網球館價格不一,每節課十幾元到一百元不等。但成人一對一網球私教課,便宜的每小時大概兩百多元,更貴的專業陪練達到三四百元。
網球的興盛折射出湖北體育產業的進展。數據顯示,2023年,湖北體育產業總產出超過1930億元,增加值760億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1280億元,體育市場主體總數超過3.2萬家,2024年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2024年巴黎奧運會后,湖北省體育局在召開的黨組(擴大)會議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打響湖北“網球之鄉”品牌。“湖北將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繼續堅持奧運帶全運戰略,打造湖北競技鐵軍,并以競技體育為引領,推動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全面發展。”湖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水兵如此表示。
本文轉載自21財聞匯,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原標題:借力鄭欽文“冠軍效應”,湖北網球流量變體育產業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