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0:0,這是賽前無論哪國球迷都無法想到的結果。雖然有爭議進球,也有若干次門框,但依舊沒有什么卵用,比賽結果即如此,說了也是白說。
概括成一句話,原來中國足球還能打出可歌可泣的比賽,現在“可歌”沒了,只剩下“可氣”了。
昨天看網絡直播,有兩位主播的表情讓我記憶深刻。一位是以激情解說聞名的黃健翔,另一位是一向沉穩的魏翊東。但與往常不同的是,激情派的黃健翔到最后居然被氣樂了,連聲說“這球踢得”,并于賽后在自己微博上發出了“解散足協,把足球交給企業,交給人民”的號召。而一直以冷峻示人的北京體育老主持人魏翊東則是老淚縱橫,在后來的復盤中幾度不能自已,并痛陳有關部門在選帥等方面的問題,并指出應該對相關責任人問責。一位在中國體育圈混跡多年的國際友人也在比賽后第一時間發來了“賀電”,直言中國足球應該學習香港,以及之前日本的經驗,適當歸化一些球員,真要從頭搞青訓,恐怕二十年不止,這期間必須靠“外援”支撐局面。
好了,我先不談藥方的問題,先說說這次失敗(雖然理論上還有可能)的后果。首先很簡單,中國隊無法打入2018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我們又成為了全球第一個開始準備下一屆世界杯的球隊。從明年三月底40強賽結束,到2019亞洲杯預選賽開始前的1-2年中,國足將沒有任何正式比賽,整個中國足球除了自己的聯賽以外,整個市場將陷入一片死寂。剛剛開始的足球改革將因為國家隊沒球可踢大打折扣,中國足球市場整體上也將受到巨大的沖擊。對于球員來說,整整一代人將失去足球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機遇,中國足球失去了一次與亞洲頂級強隊過招的機會。中國與世界,乃至亞洲一流之間的差距將被越拉越大。
失敗,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一直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每一次的代價都無比沉痛。但后悔是無濟于事的,這一次我們依舊要向前看。
首先看看這次議論最多的足協管理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早已是老生常談,對于一個官府衙門來說,責權不清一直就是個頑疾。今年中國足球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就是整個足協結構的改變,讓足協從一個官辦機構,變成一個類似于歐美體育協會一樣的民辦機構。建立一個能問責,能管理,大家分工明確的企業化,至少是類企業化的部門。這樣的一個想法早在去年年底提出時,就已經受到了各方面的認同,但卻依然很難實施下去。用某足球記者的話講,“如果中國足協只需要一個會打乒乓球的主席,我也可以!”
第二就是關于歸化球員的問題。現在中超球隊的引援已經從原先的千萬人民幣級別,進化到了千萬歐元級別。我們的外援水平在整個亞洲已經算是出類拔萃了。然并卵,國足現在依舊不能靠外援活著,高拉特等人也不可能為中國而戰。但反觀我們的對手,尚且不說日本那樣的“歸化大國”,就說我們昨天的對手香港,人家的球隊就是個十足的“八國聯軍”,黃、黑、白都有。但這個情況對于一水之隔的大陸來說,恐怕是難上加難了。昨天的外國友人還問我,中國不歸化球員是不是因為面子問題。我想明眼人都知道,除了面子和政策,以及大陸護照沒有香港護照值錢等因素之外,高層上的一些不能說的秘密恐怕才是真正阻礙歸化球員進入中國的關鍵所在。
第三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回到青訓。之前黃健翔、顏強等業內評論員都提出過,中國足球發展必定要看自己球員的培養。雖然這恐怕要用十幾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但謀萬世者,如果都沒有這樣的追求,似乎必定只是急功近利的改革而已。所以,我覺得單從技術面來說,我們可以用歸化球員去頂住改革剛剛起步,還不成熟這十幾年,但為了“長治久安”,老老實實耕耘青訓似乎才是捷徑。
我明白,今天說的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大家恐怕都已經聽了無數遍。之所以今天再從垃圾堆里面翻出來說說,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其實要感謝國足在中國足球改革的第一時間再次失利,及早的抽身,讓我們能夠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的改革上。現在老天又給了中國那么長的時間,我們實在不該辜負他的“美意”,與前幾次不同,現在中國整個足球界不該開始備戰2022世界杯,我們要做好的準備是放棄2018,甚至2022,開始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否則等到國足只能和緬甸,老撾,柬埔寨等“世界強隊”為伍的時候,可就什么都來不及了。
本文系禹唐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鏈接